攝影藝術的特點是什么
不論何種藝術,都有自己特有的語言。攝影藝術是靠光線、影調、線條和色調等構成自己的造型語言。攝影家正是借助這些語言來構筑攝影藝術的美。
影調、線條、色彩和光線這些攝影藝術語言,其特殊的審美作用,首先表現(xiàn)于它們獨自或共同賦予人們形式感、形式美感。攝影作品賦予我們的形式感,是十分豐富的,有空間感、立體感、質感、運動感、節(jié)奏感等等。我們從攝影藝術中,所獲得的美感,是與這些形式感密切相關的。
?。?)空間感,亦稱深遠感, 在中國傳統(tǒng)畫創(chuàng)作和繪畫理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畫家們所倡導的“畫貴深遠”,就是強調繪畫要有深遠的空間感。同樣,在中外攝影史上,一些經(jīng)久不衰的作品,亦多是攝影家們嫻熟地運用透視規(guī)律成功地表達出深遠空間感的結果。如亞當斯的《月升》,張印泉的《七星煙雨》等,即是如此。攝影藝術的空間感是怎樣借助透視規(guī)律表現(xiàn)出來的呢?或者說,攝影作品表達空間感是運用的什么“材料”和“語言”呢?攝影藝術表現(xiàn)深遠的空間感,所用的藝術語言主要是線條和影調。因為攝影作品對空間的表現(xiàn),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形體透視,即線條透視;空氣透視,即影調透視。當然,這兩種透視,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同時又要借助適當?shù)剡x擇光線和拍攝角度等來實現(xiàn)。所謂線條透視,就是通過線條的交織關系來表現(xiàn)景物的遠近、大小,表現(xiàn)深遠的空間感。菲律賓一位攝影家拍攝的《寂寞之路》,利用墓地十字架有規(guī)則排列所形成的線條會聚,表達了深遠的空間和深邃的意境,耐人思索。所謂影調透視,就是借助影調的濃淡明暗對比,來表現(xiàn)景物的遠近和空間的層次。畫面上的影調越暗,表現(xiàn)景物就越近,影調越淡,表現(xiàn)景物就越遠。攝影家們常常利用豐富的影調層次,把人們的視線引向畫面深處,把觀賞者的想象滲入深遠的空間。
(2)攝影畫面的立體感,即體積感,是使攝影作品生動自然, 真實可信的重要一環(huán)。攝影藝術與雕塑藝術不同,它是借助占有兩度空間(平面)的畫面來塑造形象的。要克服平面造型的局限,塑造出栩栩如生、富有表現(xiàn)力的藝術形象,主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運用自己所固有造型語言在兩度空間上表現(xiàn)出客觀對象的三度空間,即表現(xiàn)出所攝對象的立體形狀。
攝影藝術表現(xiàn)立體感所運用的技術技巧手段和具體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是,它所運用的語言材料基本上是光線和影調。逆光和側光以及富于變化的影調,都可以較好地表現(xiàn)立體感。比如,我們所看到的許多成功的黃山風光照片,之所以畫面有立體感,生動地表現(xiàn)了黃山的多姿多彩,就在于光線變化多,影調變化多,畫面層次豐富,在灰色的影調間常有條條、塊塊、片片的明亮影調閃現(xiàn),使人們真切地感到朵朵白云奇妙地穿行于山峰、松林之間,其妙無窮。
?。?)攝影作品所表現(xiàn)的物體的質感,即物體的表面結構感, 如同立體感一樣,雖不是所有作品都具備的,但它確實亦是使一些作品的畫面增添光彩,增強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方面。如果畫面上所表現(xiàn)的對象,不是漆黑一團,就是白版一塊,表現(xiàn)不出質感來,就不僅會影響作品的真實性,而且會缺乏吸引力,無法使人產生鮮明的印象。
攝影畫面要能充分地表現(xiàn)質感,賦予人們質地美感,就要調動攝影的藝術語言,即要靠選擇和運用光線、影調來實現(xiàn)。如,表現(xiàn)物體的粗糙而運用硬側光,表現(xiàn)物體的光滑面用柔和的側光,表現(xiàn)物體的透明鏡面用柔和的逆光,這樣既可較好地表現(xiàn)出它們的質感,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和美化物體的表面結構狀態(tài)。巧妙地運用光線和影調表現(xiàn)被攝體的質感,是一些著名的攝影家創(chuàng)造藝術美、賦予人們形式美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亞當斯可謂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在這方面十分精心,他的不少作品,如《山丘》等,都是質感表現(xiàn)方面的范例。
?。?)表現(xiàn)動感,使攝影畫面呈現(xiàn)動態(tài)的美, 亦是攝影藝術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莘辛認為,描繪動態(tài)中的美,比描繪單純形狀或顏色的美,更能使人欣喜或感動。有動感的畫面,往往具有更大的藝術感染力。但是,如同其他造型藝術一樣,攝影藝術屬于空間藝術,要它表現(xiàn)出蘊含著時間性的動態(tài)是受到很大局限的。然而,攝影藝術的科學性,又使其能利用自己的技術技巧和造型語言,較為自由地在平面材料上表現(xiàn)動態(tài)。
攝影藝術的動感表現(xiàn),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途徑,除了技術技法之外,恐怕就有賴于藝術語言了。就是技巧的運用,亦往往是同“語言”的運用結合在一起的。攝影家可以利用攝影特有的語言形式,創(chuàng)造出許多富有動感的藝術畫面。如第十三屆全國影展獲金牌獎的《銀魚》,將近百條銀魚巧妙地排列成渦旋形曲線,讓人們的視線圍繞著整個“小魚群”旋轉,給人以魚兒在水中歡快地遨游并追逐嬉戲的視覺形象。作者對渦旋形線條別具匠心的運用,使已經(jīng)失去生命的小東西恢復了活力,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睹撓抑浮罚ㄗⅲ骸洞蟊姅z影》1979年第2 期。)亦是一幅洋溢著動感的好作品,這種動感的形式所依據(jù)的主要就是線條――放射性線條,沒有這種線條,看來就難以表現(xiàn)這樣的動勢。
?。?)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亦是形式美感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同人們常說的沒有節(jié)奏和韻律就沒有音樂和詩歌一樣,攝影藝術若沒有節(jié)奏和韻律也就不會有真正的形式美。一幅攝影畫面,僅有鮮明的主體和統(tǒng)一的基調,還常常不能構成完美的攝影藝術作品。有了美妙的節(jié)奏和旋律,作品才能有玩味不盡的韻味,耐人欣賞。
攝影作品是選用曲、直等各種線條,黑、灰、白等各種光斑和紅橙黃綠等各種色塊,通過對畫幅的有規(guī)律的分割,而構成畫面的節(jié)奏和韻律的。任何攝影畫面都離不開線條和色調(包括影調)等的有機組合。簡明、突出、有特定含義的線條和色調的有規(guī)則的重復,往往可形成美妙的節(jié)奏、韻律。第十三屆全國影展獲銀牌獎的《寶鋼“圓舞曲”》是一幅由線條作“音符”而構成的頗具音樂感的造型藝術作品。作者說:“我試圖用線條的韻律與節(jié)奏,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工業(yè)的特點。”畫面上,銀灰色鋼板的弧形線,層層環(huán)繞,錯落有序,由近及遠,由大及小,由高及低,由明及暗,由實及虛,由橫及豎,由物及人……構成了漸變性節(jié)奏,宛如一首輕柔明快、優(yōu)美動人的樂章,線條及影調的有機組合,使畫面統(tǒng)一活躍,整一而不呆滯,使人感知到形式美的節(jié)奏和韻律。
攝影藝術的四種造型語言,之所以能夠賦予人們豐富的形式美感,主要是因為,這些造型語言都有自己的審美意味,即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攝影家們就是通過熟練地把握和運用線條美、影調美和光線美,創(chuàng)作了許多的攝影作品。
對于一切造型藝術來說,線條是構成可視形象的基本條件。線條美,是攝影藝術不可忽視的要素。攝影家們十分注重對線條的應用。他們既用線條美來建構和豐富形象,又把線條看作是有生命之物,借以表達情感,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不少成功的風光和靜物作品,之所以能將自然景物人化,性格化,甚至充滿了人情味,親切感人,多半是作者發(fā)現(xiàn)和提煉線條,賦予它以人的感情的結果。風光作品《晚歸》(注:參見朱羽君《攝影藝術作品欣賞》。),調動線條的意味功能,借線條的形似來抒情,使作品耐人尋味。那幾株襯托晚霞滿天上的椰子樹,其線條形狀猶如站在海邊翹首盼望著漁船歸來的親人的身影,畫面感情色彩濃濃,引人聯(lián)想,耐人玩味??梢哉f,這兒株椰子樹的線條語言的巧妙運用,勝過了千言萬語。
色彩,是造型藝術語言的要素之一。對于攝影藝術亦是如此。攝影藝術和其他造型藝術一樣,不僅可以客觀描繪繽紛的色彩世界,還可以發(fā)揮色彩的性格來表現(xiàn)不同的主觀情調,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攝影藝術的色彩語言,既遵循造型藝術用色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首先,與繪畫不同,它要受客觀景物本身的色彩的制約。它所采取的用色途徑基本上是色彩還原,即選擇景物本身的色彩,再現(xiàn)鏡頭前景物的色彩。故給人的色彩美感,較之繪畫更富有直接感和親近感。其次,攝影藝術的用色同用光是密切相關的。光的強烈、光的入射方向和角度等,都可以給畫面帶來不同的色調配置,甚至決定畫面色彩的基調。由于光的直接影響,攝影畫面的色彩一般比繪畫更為明快、鮮艷、更為奪人目光。另外,攝影者可以通過選用不同的膠片、濾色鏡以及后期制作等,來控制畫面的色調,控制色彩的基調,突出色彩的重音,增強畫面的色彩效果。因此,攝影畫面的色彩一般較為豐富多變,和諧完整,更富感情色彩。這可以第十二屆全國影展獲獎彩色作品《春雨綿綿》為例加以說明。這一作品成功地展現(xiàn)了在嚴冬過盡、萬物復蘇的春天里,自然景物所固有的色彩特征。淡淡的油綠色調,包括那層層的灰綠霧靄,占據(jù)了整個畫面,帶來了春意盎然的氣氛,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而那著意安排的鮮艷奪目的紅、藍兩把傘,以及水中的倒影,又打破了灰綠色調,使畫面更充滿生機,賦予人們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形式美感,使人們感受到攝影藝術色彩語言的獨特功力。
影調美,是攝影藝術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攝影藝術美有別于其它造型藝術美的突出表現(xiàn)。
所謂影調,即攝影畫面在光線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由明到暗,即由白到淺灰、由淺灰到深灰、由深灰到黑等多層次的調子。影調的重要作用,突出地體現(xiàn)在黑白攝影中,當然它在彩色攝影中亦相當重要。這里我們只簡要分析一下影調這一獨特的藝術語言,對黑白攝影的藝術美所起的作用。
影調、線條、色彩和光線這些攝影藝術語言,其特殊的審美作用,首先表現(xiàn)于它們獨自或共同賦予人們形式感、形式美感。攝影作品賦予我們的形式感,是十分豐富的,有空間感、立體感、質感、運動感、節(jié)奏感等等。我們從攝影藝術中,所獲得的美感,是與這些形式感密切相關的。
?。?)空間感,亦稱深遠感, 在中國傳統(tǒng)畫創(chuàng)作和繪畫理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畫家們所倡導的“畫貴深遠”,就是強調繪畫要有深遠的空間感。同樣,在中外攝影史上,一些經(jīng)久不衰的作品,亦多是攝影家們嫻熟地運用透視規(guī)律成功地表達出深遠空間感的結果。如亞當斯的《月升》,張印泉的《七星煙雨》等,即是如此。攝影藝術的空間感是怎樣借助透視規(guī)律表現(xiàn)出來的呢?或者說,攝影作品表達空間感是運用的什么“材料”和“語言”呢?攝影藝術表現(xiàn)深遠的空間感,所用的藝術語言主要是線條和影調。因為攝影作品對空間的表現(xiàn),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形體透視,即線條透視;空氣透視,即影調透視。當然,這兩種透視,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同時又要借助適當?shù)剡x擇光線和拍攝角度等來實現(xiàn)。所謂線條透視,就是通過線條的交織關系來表現(xiàn)景物的遠近、大小,表現(xiàn)深遠的空間感。菲律賓一位攝影家拍攝的《寂寞之路》,利用墓地十字架有規(guī)則排列所形成的線條會聚,表達了深遠的空間和深邃的意境,耐人思索。所謂影調透視,就是借助影調的濃淡明暗對比,來表現(xiàn)景物的遠近和空間的層次。畫面上的影調越暗,表現(xiàn)景物就越近,影調越淡,表現(xiàn)景物就越遠。攝影家們常常利用豐富的影調層次,把人們的視線引向畫面深處,把觀賞者的想象滲入深遠的空間。
(2)攝影畫面的立體感,即體積感,是使攝影作品生動自然, 真實可信的重要一環(huán)。攝影藝術與雕塑藝術不同,它是借助占有兩度空間(平面)的畫面來塑造形象的。要克服平面造型的局限,塑造出栩栩如生、富有表現(xiàn)力的藝術形象,主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運用自己所固有造型語言在兩度空間上表現(xiàn)出客觀對象的三度空間,即表現(xiàn)出所攝對象的立體形狀。
攝影藝術表現(xiàn)立體感所運用的技術技巧手段和具體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是,它所運用的語言材料基本上是光線和影調。逆光和側光以及富于變化的影調,都可以較好地表現(xiàn)立體感。比如,我們所看到的許多成功的黃山風光照片,之所以畫面有立體感,生動地表現(xiàn)了黃山的多姿多彩,就在于光線變化多,影調變化多,畫面層次豐富,在灰色的影調間常有條條、塊塊、片片的明亮影調閃現(xiàn),使人們真切地感到朵朵白云奇妙地穿行于山峰、松林之間,其妙無窮。
?。?)攝影作品所表現(xiàn)的物體的質感,即物體的表面結構感, 如同立體感一樣,雖不是所有作品都具備的,但它確實亦是使一些作品的畫面增添光彩,增強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方面。如果畫面上所表現(xiàn)的對象,不是漆黑一團,就是白版一塊,表現(xiàn)不出質感來,就不僅會影響作品的真實性,而且會缺乏吸引力,無法使人產生鮮明的印象。
攝影畫面要能充分地表現(xiàn)質感,賦予人們質地美感,就要調動攝影的藝術語言,即要靠選擇和運用光線、影調來實現(xiàn)。如,表現(xiàn)物體的粗糙而運用硬側光,表現(xiàn)物體的光滑面用柔和的側光,表現(xiàn)物體的透明鏡面用柔和的逆光,這樣既可較好地表現(xiàn)出它們的質感,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和美化物體的表面結構狀態(tài)。巧妙地運用光線和影調表現(xiàn)被攝體的質感,是一些著名的攝影家創(chuàng)造藝術美、賦予人們形式美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亞當斯可謂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在這方面十分精心,他的不少作品,如《山丘》等,都是質感表現(xiàn)方面的范例。
?。?)表現(xiàn)動感,使攝影畫面呈現(xiàn)動態(tài)的美, 亦是攝影藝術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莘辛認為,描繪動態(tài)中的美,比描繪單純形狀或顏色的美,更能使人欣喜或感動。有動感的畫面,往往具有更大的藝術感染力。但是,如同其他造型藝術一樣,攝影藝術屬于空間藝術,要它表現(xiàn)出蘊含著時間性的動態(tài)是受到很大局限的。然而,攝影藝術的科學性,又使其能利用自己的技術技巧和造型語言,較為自由地在平面材料上表現(xiàn)動態(tài)。
攝影藝術的動感表現(xiàn),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途徑,除了技術技法之外,恐怕就有賴于藝術語言了。就是技巧的運用,亦往往是同“語言”的運用結合在一起的。攝影家可以利用攝影特有的語言形式,創(chuàng)造出許多富有動感的藝術畫面。如第十三屆全國影展獲金牌獎的《銀魚》,將近百條銀魚巧妙地排列成渦旋形曲線,讓人們的視線圍繞著整個“小魚群”旋轉,給人以魚兒在水中歡快地遨游并追逐嬉戲的視覺形象。作者對渦旋形線條別具匠心的運用,使已經(jīng)失去生命的小東西恢復了活力,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睹撓抑浮罚ㄗⅲ骸洞蟊姅z影》1979年第2 期。)亦是一幅洋溢著動感的好作品,這種動感的形式所依據(jù)的主要就是線條――放射性線條,沒有這種線條,看來就難以表現(xiàn)這樣的動勢。
?。?)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亦是形式美感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同人們常說的沒有節(jié)奏和韻律就沒有音樂和詩歌一樣,攝影藝術若沒有節(jié)奏和韻律也就不會有真正的形式美。一幅攝影畫面,僅有鮮明的主體和統(tǒng)一的基調,還常常不能構成完美的攝影藝術作品。有了美妙的節(jié)奏和旋律,作品才能有玩味不盡的韻味,耐人欣賞。
攝影作品是選用曲、直等各種線條,黑、灰、白等各種光斑和紅橙黃綠等各種色塊,通過對畫幅的有規(guī)律的分割,而構成畫面的節(jié)奏和韻律的。任何攝影畫面都離不開線條和色調(包括影調)等的有機組合。簡明、突出、有特定含義的線條和色調的有規(guī)則的重復,往往可形成美妙的節(jié)奏、韻律。第十三屆全國影展獲銀牌獎的《寶鋼“圓舞曲”》是一幅由線條作“音符”而構成的頗具音樂感的造型藝術作品。作者說:“我試圖用線條的韻律與節(jié)奏,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工業(yè)的特點。”畫面上,銀灰色鋼板的弧形線,層層環(huán)繞,錯落有序,由近及遠,由大及小,由高及低,由明及暗,由實及虛,由橫及豎,由物及人……構成了漸變性節(jié)奏,宛如一首輕柔明快、優(yōu)美動人的樂章,線條及影調的有機組合,使畫面統(tǒng)一活躍,整一而不呆滯,使人感知到形式美的節(jié)奏和韻律。
攝影藝術的四種造型語言,之所以能夠賦予人們豐富的形式美感,主要是因為,這些造型語言都有自己的審美意味,即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攝影家們就是通過熟練地把握和運用線條美、影調美和光線美,創(chuàng)作了許多的攝影作品。
對于一切造型藝術來說,線條是構成可視形象的基本條件。線條美,是攝影藝術不可忽視的要素。攝影家們十分注重對線條的應用。他們既用線條美來建構和豐富形象,又把線條看作是有生命之物,借以表達情感,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不少成功的風光和靜物作品,之所以能將自然景物人化,性格化,甚至充滿了人情味,親切感人,多半是作者發(fā)現(xiàn)和提煉線條,賦予它以人的感情的結果。風光作品《晚歸》(注:參見朱羽君《攝影藝術作品欣賞》。),調動線條的意味功能,借線條的形似來抒情,使作品耐人尋味。那幾株襯托晚霞滿天上的椰子樹,其線條形狀猶如站在海邊翹首盼望著漁船歸來的親人的身影,畫面感情色彩濃濃,引人聯(lián)想,耐人玩味??梢哉f,這兒株椰子樹的線條語言的巧妙運用,勝過了千言萬語。
色彩,是造型藝術語言的要素之一。對于攝影藝術亦是如此。攝影藝術和其他造型藝術一樣,不僅可以客觀描繪繽紛的色彩世界,還可以發(fā)揮色彩的性格來表現(xiàn)不同的主觀情調,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攝影藝術的色彩語言,既遵循造型藝術用色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首先,與繪畫不同,它要受客觀景物本身的色彩的制約。它所采取的用色途徑基本上是色彩還原,即選擇景物本身的色彩,再現(xiàn)鏡頭前景物的色彩。故給人的色彩美感,較之繪畫更富有直接感和親近感。其次,攝影藝術的用色同用光是密切相關的。光的強烈、光的入射方向和角度等,都可以給畫面帶來不同的色調配置,甚至決定畫面色彩的基調。由于光的直接影響,攝影畫面的色彩一般比繪畫更為明快、鮮艷、更為奪人目光。另外,攝影者可以通過選用不同的膠片、濾色鏡以及后期制作等,來控制畫面的色調,控制色彩的基調,突出色彩的重音,增強畫面的色彩效果。因此,攝影畫面的色彩一般較為豐富多變,和諧完整,更富感情色彩。這可以第十二屆全國影展獲獎彩色作品《春雨綿綿》為例加以說明。這一作品成功地展現(xiàn)了在嚴冬過盡、萬物復蘇的春天里,自然景物所固有的色彩特征。淡淡的油綠色調,包括那層層的灰綠霧靄,占據(jù)了整個畫面,帶來了春意盎然的氣氛,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而那著意安排的鮮艷奪目的紅、藍兩把傘,以及水中的倒影,又打破了灰綠色調,使畫面更充滿生機,賦予人們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形式美感,使人們感受到攝影藝術色彩語言的獨特功力。
影調美,是攝影藝術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攝影藝術美有別于其它造型藝術美的突出表現(xiàn)。
所謂影調,即攝影畫面在光線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由明到暗,即由白到淺灰、由淺灰到深灰、由深灰到黑等多層次的調子。影調的重要作用,突出地體現(xiàn)在黑白攝影中,當然它在彩色攝影中亦相當重要。這里我們只簡要分析一下影調這一獨特的藝術語言,對黑白攝影的藝術美所起的作用。

熱門搜索
- 2018-07-318月8號成都出發(fā)去色達,自駕游,有2個位置可以結伴
- 2018-07-31這地方熱嗎?莫干山不錯的,下渚湖怎樣熱不熱
- 2018-07-31兒童超過120m要買票嗎
- 2018-07-31準備去大理旅游三天,從昆明出發(fā) 求大神推薦路線
- 2018-07-31從廈大學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長時間到?
- 2018-07-31問一哈從宜賓到濟南,怎么走最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