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物鏡上10/0.25是什么意思
顯微鏡團隊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顯微鏡鏡頭常識》 物鏡安裝在鏡筒下端的轉換器上,因接近被觀察的物體,故又稱接物鏡。其作用是將物體作第一次放大,是決定成像質量和分辨能力的重要部件。物鏡上通常標有數(shù)值孔徑、放大倍數(shù)、鏡筒長度、焦距等主要參數(shù)。如:NA 0.30;10×;160/0.17;16L。其中“NA 0.30”表示數(shù)值孔徑numerical aperture,簡寫為NA,“10×”表示放大倍數(shù),“160/0.17”分別表示鏡筒長度和所需蓋玻片厚度L,“16L”表示焦距。物鏡主要參數(shù)包括:放大倍數(shù)、數(shù)值孔徑和工作距離。①、放大倍數(shù)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與對應標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長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積的比值。例:放大倍數(shù)為100×,指的是長度是1μm的標本,放大后像的長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積計算,則放大了10,000倍。顯微鏡的總放大倍數(shù)等于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②、數(shù)值孔徑也叫鏡口率,簡寫NA 或A,是物鏡和聚光器的主要參數(shù),與顯微鏡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為0.05-0.95,油浸物鏡香柏油的數(shù)值孔徑為1.25。③、工作距離是指當所觀察的標本最清楚時物鏡的前端透鏡下面到標本的蓋玻片上面的距離。物鏡的工作距離與物鏡的焦距有關,物鏡的焦距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低,其工作距離越長。例:10倍物鏡上標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為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0.25為數(shù)值孔徑;160為鏡筒長度單位mm;0.17為蓋玻片的標準厚度單位 mm。10倍物鏡有效工作距離為6.5mm,40倍物鏡有效工作距離為0.48mm 。3、物鏡的作用是將標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決定顯微鏡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領。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離所能分辨開的兩個物點間的最小距離的數(shù)值來表示的。在明視距離25cm之處,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0.073mm的兩個物點,這個0.073mm的數(shù)值,即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離。顯微鏡的分辨距離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顯微鏡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鏡的分辨力來決定的,而物鏡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數(shù)值孔徑和照明光線的波長決定的。歡迎關注中國顯微鏡微博@chinaxianweijing,

相關推薦
- 2016-04-24想買臺電子顯微鏡放大小于1萬倍價錢在10萬元左右的看200um的涂層的斷面的謝謝
熱門搜索
- 2018-07-318月8號成都出發(fā)去色達,自駕游,有2個位置可以結伴
- 2018-07-31這地方熱嗎?莫干山不錯的,下渚湖怎樣熱不熱
- 2018-07-31兒童超過120m要買票嗎
- 2018-07-31準備去大理旅游三天,從昆明出發(fā) 求大神推薦路線
- 2018-07-31從廈大學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長時間到?
- 2018-07-31問一哈從宜賓到濟南,怎么走最劃算